「癌症」,一个让我们谈之色变的词。
说起癌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虚弱和死亡。
于是,我们想方设法地排除身边致癌物:
「甲醛超标?不行!」
「花生发霉?不吃!」
「酒精致癌?赶紧戒!」
其实,我们最终想知道
癌症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就找上门了?
一、癌症是省出来的!
食物发霉不舍得扔,省出肝癌。
花生、玉米、豆类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霉变,最好扔掉。因为淀粉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会滋生导致肝癌的黄曲霉菌,而黄曲霉素,多种研究表明,它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
如果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花生米都得扔掉千万别太节省,不舍得扔。
二、癌症是懒出来的!
1. 懒得运动:13种癌症风险上升
工作忙,家务多,就不运动了?这么懒,癌症风险会增加。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与运动最少的一成人相比,运动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几率降低7%。
运动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过1小时,
他们患食道癌的几率少42%,
肝癌几率少27%,
肾癌几率少23%。
再忙不能忘了运动,再懒也别懒得运动。
2. 懒得体检:错过癌症最早发现期
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症状出现才去医院,这时往往为时已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医生也没有办法。
记住:健康人群每年定期体检,有癌症家族史、有危险因素人群还要每年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如
肺癌高危人群可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25岁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等。
三、癌症是吃出来的!
1. 常吃太烫食物:增加食道癌风险
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吃的太烫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粘膜增生、变异,增加癌变风险。
不要吃比自己体温高的食物,刚出锅的饭菜先放置一段时间,感觉不烫嘴时再吃。
2. 常吃肉类、烧烤油炸:增加肠癌风险
吃油类、肉类多,粗粮蔬菜少,加上运动太少,会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同时多吃高脂肪食物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增加肠癌风险。
肉类适量吃,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粗粮最好占主食的1/3,如黑米、高粱、燕麦、红豆、黄豆、红薯、山药等。
因此,「管住嘴」很重要,除了不要暴饮暴食之外,要注意以下这 两 点:
掐掉嘴里的烟
戒了口中的酒
戒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大量研究证实:抽烟可导致肺癌、口腔癌、咽喉癌、肝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和宫颈癌……
看到这么多「癌」字,还不马上掐掉你嘴里的烟?
除此之外,抽烟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肺结核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风险。
更糟糕的是,这些影响,并不只是针对抽烟的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抽烟,身边的家人、朋友就要跟着抽二手烟、三手烟。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赶紧戒烟。
而酒精,早就被确认为 1 类致癌物质。
如果觉得彻底戒酒不现实,至少我们可以把喝酒的量限定在足够安全的范围内。
美国癌症协会认定,男性每天最多摄入不超过 25 克酒精,女性则每天不能超过 15 克酒精。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而坊间流传的「饮酒可以活化血管、强身健体」的功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可以给出明确证据。
就不要给自己喝酒找借口啦,小酌可以怡情,喝太多真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四、癌症是气出来的!
你是什么样的性格,也会影响到肿瘤发病。
有种性格叫作癌症性格,这种性格的人,一般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常常爱生闷气,长时间如此,会影响免疫功能,使癌症有可乘之机。
1. 生气,可能气出食道癌。
曾有调查发现,个性急躁、易怒的人容易患食道癌。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也说,临床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执、急性子的人。
2.生气,可能气出肺癌。
肺癌最怕什么?怕三霾!
雾霾:室外大气污染,大家警惕性相对较高。
烟霾:室内空气污染,包括厨房油烟、二手烟和装修造成的空气污染。
阴霾:心理污染,也就是生闷气,也是诱发肺癌的情绪因素。
五、8种癌症筛查方法
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
•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
•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 大肠腺瘤治疗后;
•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 大肠癌手术后;
• 存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家族史的 20 岁以上直系亲属;
• 50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筛查建议
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 (FOBT) 检查, FOBT 阳性者亦可直接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如 FOBT 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肺癌
高危人群
年龄 40 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 吸烟 ≥ 20 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
• 被动吸烟;
• 有职业暴露史 (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
• 建议行 LDCT 筛查(即低剂量螺旋 CT)。建议尽可能使用 32 层或以上多层螺旋 CT 进行肺癌筛查。
• 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 CT 扫描以后,每年进行 1 次 LDCT 肺癌筛查。
乳腺癌
高危人群
伴多条以下乳腺癌高危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 未育或 ≥ 35 岁初产妇;
• 月经初潮 ≤ 12 岁,或行经 ≥ 42 年的妇女;
• 一级亲属在 50 岁前患乳腺癌者;
•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 50 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 胸部放射治疗史(≥ 10 年)者。
筛查建议
1. 一般妇女
• 临床体检:20~29 岁每 3 年 1 次,30 岁以后每年 1 次;
• X 线检查:35 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 1 次乳腺 X 线摄片;
• >40 岁,每 1~2 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60 岁以后可隔 2~3 年拍片检查 1 次。
• 超声检查:30 岁以后每年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20 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 1 次,30 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肝癌
高危人群
年龄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 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 有肝癌家族史;
•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 药物性肝损患者。
筛查建议
针对高危人群:联合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脏 B 超检查,每 6 个月筛查一次。
胃癌
高危人群
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
• 60 岁以上人群;
•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 慢性胃溃疡;
• 胃息肉;
•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 10 年);
•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 6~12 月);
• 异型增生(轻、中、重);
• 中、重度肠化生;
• 明确家族史;
•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筛查建议
年龄大于 40 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宫颈癌
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的女性。
筛查建议
• 21~29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 2~3 年 1 次;
• 30~65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每 3 年 1 次;或者 HPV 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 5 年 1 次;
• 接种过 HPV 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 年龄大于 50 岁的男性;
• 年龄大于 45 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 年龄大于 40 岁且基线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1 μg/L 的男性。
筛查建议
• 对于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 PSA 检测的筛查;
• 血清 PSA 检测每 2 年进行 1 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 PSA 检测的终止时间;
• 不建议针对 40 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胰腺癌
胰腺癌的筛查,超声的确是很有效,EUS,MRI 才是最佳检查,一般人群可以腹部超声初步筛查,高危人群才需要重点筛查。
高危人群
• 家族性胰腺癌家系 (至少存在 2 名患病一级亲属) 中胰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患者
• 至少有 1 名一级亲属患病的 CDKN2A(p16)、BRCA1、BRCA2、PALB2、ATM 和 Lynch 综合征基因突变携带者
• 遗传性胰腺炎患者
筛查建议
推荐大部分患者行超声内镜 (EUS) 和/或 MRI/MRCP。EUS 和 MRI 的胰腺病变检出率相当,优于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