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止痛药,人们怀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对待它的态度,东西方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在国外,很多人只要出现头痛、胃痛或者关节痛,就会买点止痛药缓解症状,对他们来说,吃止痛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但因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调查指出,从1999年到2015年,美国有约18.3万人因过量服用阿片类止痛药而死亡。
在国内,很多人将止痛药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会成瘾,是毒品,一旦使用就会出现依赖性。所以,疼痛来袭时宁愿强忍痛苦,也不愿吃药。尤其是一些经历晚期癌痛的患者,无论医生如何劝说,也不愿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甚至出现了因为疼痛难忍而自寻短见的案例。
止痛药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痛。疼痛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促使人们紧急行动避开危险。
疼痛是某些疾病诊断的依据,医生可以根据疼痛发生的位置,持续的时间及表现查找病因,对症处理。由此可见,能够感觉疼痛并非坏事。
而当我们出现疼痛的时候,盲目的使用止痛药,很容易掩盖疾病的症状,延误治疗。
比如胃病引起的胃痛,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胃药,擅自服用布洛芬这样的止痛药,不但病情得不到缓解,药物还会对胃粘膜产生刺激,加重疼痛。
过量服用止痛药,对人体伤害很大,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还会诱发消化道出血,过敏等情况,危及生命。
但是,有些疼痛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时候使用止痛药则是利大于弊,比如痛经让很多女性崩溃,通过正确使用布洛芬,疼痛可以得到缓解。
还有一些手术后需要康复训练的患者,早期训练非常关键,止痛药可以让他们的身体更能“配合”训练。
对于一些癌症晚期出现癌痛的患者,那种持续的疼痛让人痛不欲生,使用止痛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所以,止痛药是天使还是恶魔,还要看我们是如何使用啦。
目前止痛药一般有五类:
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这类药止痛效果弱,没有成瘾性,常用于肌肉酸痛和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神经痛。
中枢性镇痛药
代表药物是曲马多,止痛效果比第一类要强,主要用于急性疼痛和手术后疼痛。
麻醉止痛药
镇痛能力很强,比如吗啡,杜冷丁,长期使用会成瘾,主要用于晚期癌症患者。
解痉止痛药
如阿托品,主要用于胃肠道的痉挛性疼痛。
抗焦虑止痛药
比如安定,它不仅是安眠药,也可以缓解精神焦虑引发的头痛。
那吃止痛药需要注意啥?
按阶梯用药:
一般首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果所用药物、剂量及用法不能达到止痛效果,可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果二者合用后仍不能止痛,则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
按时给药:根据疼痛程度、规律及首次有效止痛时间,应按时给予止痛药,将疼痛控制在痛阔(引起疼痛的最低刺激量)之下,而不是疼痛时才给药。
联合用药:
对中、重度疼痛,最好使用两种以上止痛药物,这样可以减少其用量及副作用,增强止痛效果。
交替用药:
长时期反复使用同一种止痛药物,身体会产生依耐性,因此不能依赖增加剂量实现止痛效果,应及时改用其它止痛药物代替。
止痛药,用对了治病,用错了致命。合理使用才是关键。该用的时候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该用的时候绝不滥用。胡乱用药和拒绝用药都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