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血白蛋白的
神奇传说流传很广
能够“提高免疫力
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是“万能补品”“高档营养品” ......
在医院,人血白蛋白确实会用在重症患者身上,但人血白蛋白并不是传说中的神药,它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白蛋白"?
白蛋白(ALB)是人类血浆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多功能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含量的55%~60%,正常浓度为35~50g/L。由肝脏合成,具有维持胶体渗透压、结合配体和转运药物、参与细胞内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等多种生理作用。
什么是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从健康人血液中提取的一种血液制品[1],广泛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ALB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具有调节血管内外液体平衡以及维持血容量的作用,1gALB的胶体活性约能吸引18mL水,输注25gALB可使血浆扩容约450mL(1瓶50mL);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与适应症
人血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并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它主要用于以下情况[2-3]:
1.血容量不足的紧急治疗:如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等。
2.显著的低白蛋白血症(≤30g/L):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于降低胆红素水平。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5.血浆置换、心肺分流术等辅助治疗。
人血白蛋白使用误区
误区一:白蛋白低于30g/L就要用人血白蛋白?很多人认为,只要白蛋白水平低于30g/L,就需要使用人血白蛋白来补充。然而,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单纯补充人血白蛋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误区二:低白蛋白血症必须用人血白蛋白?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单纯补充人血白蛋白并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对于慢性低白蛋白血症患者,补充白蛋白的效果有限。 误区三:人血白蛋白是营养品?人血白蛋白并不是营养品,不能用于改善营养不良或提高免疫力。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和调节液体平衡,而不是提供营养支持。
误区四:人血白蛋白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血白蛋白可以促进手术切口的愈合。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与切口愈合不良的关系复杂,单纯补充人血白蛋白并不能显著改善伤口愈合。
如何干预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地治疗
为了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的培训,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盲目使用[4]。
2.制定临床应用标准: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标准,明确其使用条件和原则,避免滥用。
3.处方审核与点评:药师应对人血白蛋白的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使用符合适应症。对于不符合适应症的处方,应及时干预并反馈给临床医师[4]。
4.患者教育: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人血白蛋白的正确使用知识,纠正“白蛋白低于30g/L就要用”的误区,避免患者主动要求使用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液制品,但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循适应症,避免滥用。低白蛋白血症并不一定需要用人血白蛋白来补充,关键在于找到低白蛋白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培训、制定临床应用标准、严格处方审核和患者教育,我们可以有效避免人血白蛋白的滥用,确保其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特别提醒:
输注白蛋白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输注白蛋白时警惕白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生。 输注白蛋白还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