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因其鲜美的肉质,特别是具有医疗价值的鳞片,成为全球被非法贩运最多的哺乳动物之一,目前已极度濒危。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且该物种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但仍有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捕猎、售卖。穿山甲真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穿山甲入药的相关知识。
流传千年的“通络神物”
穿山甲入药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前。在传统中医体系里,穿山甲鳞甲(炮制后称山甲片)被赋予四大核心功效:
通经下乳:解决产后乳汁不下问题,古谚“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乳长流”至今流传;
消肿排脓:治疗痈疽疮毒,未成脓可消,已成脓则促溃破(如经典方仙方活命饮);
搜风通络:缓解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甚至中风瘫痪;
活血消癥:化解闭经、子宫肌瘤等“癥瘕积聚”。
这些功效的记载遍布《本草纲目》《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典籍,古人认为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能穿透经络、直达病所。
现代科学却揭示了穿山甲鳞片的本质:
核心成分:主要为β-角蛋白(含量达85%以上)——这正是人类指甲、毛发的主要成分;
其他成分:含少量硬脂酸、胆固醇、氨基酸及锌、铁等矿物质,但并无特殊药用活性物质;
潜在风险:鳞片易富集环境中的砷、铜等重金属,煅烧成灰服用等于“服毒”。
研究显示,穿山甲的鳞片结构虽坚硬,但化学性质与人类指甲无本质区别。其“通乳”“消痈”的功效更可能源于古人“以形补形”的联想——因穿山甲擅钻洞,故被认为能“疏通”人体阻滞。
面对穿山甲的生存危机,研究者积极寻找替代品。令人惊讶的是,猪蹄甲展现出极高的替代价值:
成分相似性:两者角蛋白、氨基酸谱及无机元素含量高度接近;
药理等效性:
催乳实验:两者均能促进泌乳素分泌,增加哺乳期乳汁量;
抗炎作用:对小鼠耳肿胀模型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
改善微循环:均可缓解骨髓微循环障碍;
临床可行性:已在卵巢囊肿、甲状腺瘤等方剂中成功替代。
2015版《中国药典》仍保留穿山甲,但2020版已将其除名,标志着官方对替代方案的认可。
穿山甲为“唯一全身覆鳞的哺乳动物”,以蚁类为食,无攻击性,遇险只会蜷缩成球。但这一特性却使其更易被捕获。
全球8种穿山甲均已濒危,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被列为“极危”(距灭绝一步之遥)。
中国2020年将其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至“一级”,全面禁止猎捕与贸易;为了规范穿山甲鳞片的市场交易,中国政府自2009年起开始从政府库存中释放经过认证的鳞片进入合法市场。这些鳞片通过严格的认证系统进行质量把关,以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然而,尽管有这样的举措,非法贸易和药店中的非法销售仍然屡禁不止,给中华穿山甲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只穿山甲每年守护约17公顷森林免受白蚁侵害。它们的消失,意味着生态防线的崩塌。当最后一只穿山甲在盗猎者的铁丝网中停止呼吸,人类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物种,更是对自然敬畏的底线。科学已证明:那曾被视为“通天神药”的鳞片,本质无异于剪下的指甲;而真正的“救命良方”——猪蹄甲等替代品,早已在实验室和药房中静待启用。
保护穿山甲,从拒绝鳞片制品开始。毕竟,没有一种传统,值得以灭绝为代价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