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气候渐燥,“养阴润燥”成为养生关键,而中药材玉竹,正是中医里应对秋燥、滋养身心的“温润佳品”,其味甘性微寒,既能补阴生津,又不滋腻碍胃,是历代医家推崇的养阴药材之一。
玉竹,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养阴药,因药性平和、功效温润,被誉为“滋阴圣品”之一。

一、基础形态与道地产区
植物特征:玉竹株高20-50厘米,根茎呈圆柱形,肉质黄白色,节间明显;叶片互生,呈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表面翠绿有光泽;花期5-6月,开白色钟形小花,具淡淡香气;果期7-9月,果实成熟后为蓝黑色浆果。
道地产区:优质玉竹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其中湖南邵东、浙江新昌所产玉竹,因根茎粗壮、质地肥厚、糖分含量高,被视为道地药材,药材市场上常称“湘玉竹”“浙玉竹”。
二、核心功效与中医应用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核心功效围绕“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展开,临床应用主要分为两类:
滋养肺阴,缓解燥咳:适用于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川贝母等配伍,如经典方剂“沙参麦冬汤”,可改善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引发的肺部不适。
补益胃阴,生津止渴:针对胃阴不足导致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干呕呃逆等症状,玉竹能滋养胃腑津液,缓解“胃燥”问题,常与石斛、麦冬、玉竹等搭配,用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因阴虚导致的口渴多饮症状(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

三、现代研究与日常应用
现代药理价值:现代研究表明,玉竹含有玉竹多糖、甾体皂苷、黄酮类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对改善疲劳、保护心血管也有一定辅助效果。
日常使用方式:玉竹药性温和,除入药外,也适合日常食疗:
泡水代茶:取5-10克干玉竹,加开水冲泡,可搭配枸杞、麦冬,口感清甜,能缓解口干咽燥。
煲汤炖煮:与排骨、鸡肉、银耳等一同炖煮,如“玉竹银耳炖雪梨”,兼具养阴润燥与滋补功效,适合秋冬季节食用。
注意事项:玉竹性微寒,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需慎用;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不宜单独使用,以免加重症状。
玉竹虽非“急救猛药”,却以其温和的养阴之力,成为调理阴虚体质、应对季节干燥的常用药材,无论是入药还是食疗,都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养生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