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丨小耳朵的守护战: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攻略
发布时间:2024-08-15 文章来源:卓越药师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婴幼儿咽鼓管发育不全且短、宽,细菌易侵入,在机体抵抗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其中以肺炎链球菌较为常见。发病的高峰期在1~2岁,冬春季易发,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48小时内发病,耳痛剧烈,婴幼儿可表现为搔耳、摇头、哭闹不安,可伴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直到耳流脓后缓解。部分患儿早期可能有听力下降。 当患儿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炎症消退后穿孔可自愈,听力可恢复正常。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遗留鼓膜穿孔。低龄幼儿应及时接种疫苗。 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属于中医“脓耳”范畴,发病急,病程短,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急性脓耳的主要证型有肺经风热证和肝胆湿热证两种。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病因治疗主要是抗菌药物(主要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结合其他对症治疗药物(如局部镇痛),以综合性治疗为原则。 中医治疗脓耳主要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与针灸相结合的方法。药物治疗以疏风清热药与清热利湿药为主,针灸治疗常选取听宫、翳风、外关、风池等穴位。
图丨网络
常见西医用药
(1)疏风清热(适用于肺经风热型脓耳,以耳内堵塞、疼痛伴有发热、头痛、鼻塞等全身症状为主)(2)清热利湿(适用于肝胆湿热型脓耳,以耳内流脓、疼痛,伴有小便黄赤、面红目赤为主)清热类中成药不宜与温补散寒类中成药联合使用,以免寒热冲突。图丨网络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 ∶ 1)干混悬剂(今利辰)复方制剂,0.643g(阿莫西林0.6g、克拉维酸0.043g)。口服,置于适量温开水中,搅匀后服用,按每日每千克体重90mg计算,分2次服用,服用10天。或遵医嘱。适用于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包括β-内酰胺酶菌株)、卡他莫拉克菌(包括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或难治性急性小儿中耳炎。①禁用于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本品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②本品与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并采取相应措施。③与别嘌醇合用可使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多见于高尿酸血症。石膏、金银花、玄参、地黄、连翘、栀子、甜地丁、黄芩、龙胆、板蓝根、知母、麦冬。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黄连、栀子(姜制)、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酒大黄、黄柏(酒炙)、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2g/袋,12袋/盒,小儿根据不同年龄段减量服用。适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图丨网络
(1)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品,与β-内酰胺类药物可有交叉过敏,即对一种青霉素类药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故患者如有阿莫西林过敏或者对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应禁止使用。(2)苯酚甘油滴耳剂主要针对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症状。(4)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5)因为阿奇霉素对链球菌耐药率高达88.1~91.3%,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首选阿奇霉素。(6)外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时,应先用棉签清洁耳道,保证耳道干燥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