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风寒?咋用药?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民间也俗称"伤风"”。常见的表现是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咳嗽等。中医对感冒的认识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根据辨证特点,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以及时行感冒。时行感冒比较好理解,是由于感受时行疫邪而致,就相当于西医的“流感”。但是对于另外的几种证型的感冒,尤其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大家都有误解。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冷感冒和热感冒,即受凉引起的感冒为风寒感冒,太热导致的感冒为风热感冒,所以有人就认为,秋冬天寒时得了感冒都是风寒感冒,春夏转热以后得了感冒都是风热感冒,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中医对感冒进行分型主要靠病因
对于感冒的病因(病机)在这一点上,中医西医的观点是惊人的一致,就是人体的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时,外邪(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等)侵犯人体所致。中医也有自己特定的外邪,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因素。
风邪排第一位,因为" 风为百病之长”, 感冒的主要病因就是感受风邪,然后这风邪非常友好,经常顺便夹带寒邪、热邪、暑邪、燥邪、湿邪去人体内做客,所以感冒在不同的人体、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经过古代医家的归纳、概括,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主要辨证分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署邪感冒。
一、风寒感冒
症候描述: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这类感冒临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鼻塞流涕,鼻涕是清水鼻涕,可能发热也可能不发热,但是会有怕冷的感觉,或者手脚是冰凉的,不出汗,查体咽喉部没有明显的充血红肿。所以辨证的特点就是:恶寒(怕冷)、无汗、清涕,咽不红。
二、风热感冒
症候描述:发热重、有汗或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这类感冒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伴有咽部疼痛,鼻涕是黄鼻涕,口渴喜欢喝水,查体咽喉部充血明显甚至扁桃体红肿。所以辨证特点是:发热、口渴、 流浊涕、咽肿痛。
三、暑邪感冒
症候特点:发热无汗、身重困倦、胸脘满闷、或者恶心腹泻、或者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腻、脉数。
暑邪感冒带有时令特点,梅雨季节以及夏月多见,主要以发热、口渴、恶心甚至呕吐、腹泻为辨证特点,因为有季节性,所以不难区分。
目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非常繁多,临床用的也非常广泛。但即使是中成药,也必须在辨证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不但起不到该有的效果,延误治疗,还会损伤机体的正气导致变证发生。最常见就是明明是风寒感冒,却用了辛凉解表甚至是清热解毒的药,结果感冒没好,胃口也败了,还出现拉肚子了。
将一些常用的感冒中成药做了一个分类,供大家参考:
一、辛温解表类(治疗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丸(冲剂)、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颗粒、午时茶颗(感冒夹滞)、宣通理肺丸、风寒感冒颗粒、小青龙颗粒等。
二、辛凉解表类(治疗风热感冒)
芙朴感冒颗粒、羚羊感冒口服液(片)、小儿热速清颗粒、柴黄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维C银翘片、桑菊感冒颗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
另:常用的清开灵颗粒、复方鱼腥草颗粒、蒲地蓝口服液、百蕊颗粒、金莲清热颗粒、健儿清解液、板蓝根颗粒等,应属于清热解毒类,用于外感风热、火毒内盛所致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更侧重于泻火解毒,用于热症比较明显的时候,感冒初期反而不一定适用。
三、祛暑解表类(治疗暑湿感冒、暑热感冒)
藿香正气水(软胶囊)用于暑湿感冒
新加香薷饮用于暑热感冒
四、表里双解类(治疗寒热错杂型感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保婴丹
五、清瘟解表类(治疗时行感冒)
莲花清瘟胶囊
(仅供参考)